裴利老師著作讀書會第六期報導-《華利的故事:幼兒園裡的對話》

2024年4月到9月,我們選了五個星期六晚飯後在家上線與夥伴們分享、討論自己閱讀《華利的故事》的心得。

裴利老師在1981年出版這本書,這是她的第二本,以她創想出故事說演那一年孩子說的故事,或按書名解釋是華利說的故事,為主軸,講述及探討孩子在這一年裡發生了些什麼事。不過,一群孩子一整年發生的事,那該是多麼的亂如麻,而我們也真的讀得昏頭轉向。但是,故事說演的誕生後來既然被證明是她教學及理念的轉捩點,我們也可理解她必然想在這一本書裡徹底把故事說演這件事說清楚,不留遺憾地和大家分享她的重大新發現與改變,這麼想來,更佩服裴利老師能在千頭萬緒的教室生活中理出一條清晰的道路,讓我們看見什麼樣的事件或問題會引起孩子思考與對話的興趣、裴利在孩子的身上發現什麼、而她又因此而反思到什麼。

她這二則反思很可以提醒今日陪伴孩子的我們:

「我們可以堅持讓孩子重覆我們說的「事實」,這會得到我們的贊許;可是我們無法在信賴的前提之下,將一個觀念強灌給他們。」p.136。)

「大人不該低估幼兒復歸早期思考的意向;新概念尚未被『學到』,只是暫時收容而已。孩子們瞥它一眼,試驗它,但沒有恆常擁有它。」(p.119。)

雖然我們大多希望有更一大塊完整的時間來好好消化、整理裴利老師說了什麼,但是生活步調是沒有這等從容的幸好,我們有夥伴。如果你沒跟上這一期,那就來讀讀看以下這期夥伴的心得總結,讓他們陪你讀裴利。

  • 讀完《華利的故事》後,我在思考裴利老師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老師,書上這段話「老師要協助孩子看到:他要了解的事物與他已知的其他事物,兩者之間的關係為何」讓我聯想到兩個字「連結」,而這連結是促進孩子對自己或對這世界的思考,老師觀察整個思考活動過程,再拋出提問,將這連結的網擴大,教學相長,這是一份陪伴孩子讓他長出自己內在力量的工作,我覺得很感動。

    -丁

  • 讀完《華利的故事》,從老師鉅細紀錄與描寫孩子的對話、與孩子討論、提問的清晰邏輯,每一句語言都讓讀者的我感受到生命力展現,彷彿親身經歷教室的對話感受,正如書上所寫 - 從他們的語言和行為中得到豐富的收穫,教師複雜的角色 - 支持孩子的想像世界,同時也平穩真實,提供確切的倚靠。大人世界是孩子成長的依靠,孩子世界是大人想像奔馳的泉源。

    -綿

  • 裴利老師透過對話、書寫,去理解每個孩子。又青老師透過分享、交流,引著每個成員接近裴利的實踐。《華利的故事》讀來細瑣,通過讀書會的交流討論,我看見裴利實踐幼兒教育的核心,除了持續思考-孩子到底是什麼?也持續反觀自身要成為怎樣的教學者。裴利細細傾聽、記錄著每一個幼兒的思考、感受,將教室裡的對話,轉變成一種遊戲、一項實驗和一趟探險之旅。我想,這起自她對孩子的熱誠與好奇,她的開放,使得孩子信任自己具備「知道某些事物」的能力,而這將化為孩子最堅實的內在資源,也將成為教師洞悉孩子最踏實接地的知識。

    -HSIN

  • 每次閱讀裴利老師,總是好奇:為什麼裴利老師總能堅定信念實踐故事說演?直到這次和夥伴們一起談論《華利的故事》後,我終於明白那份堅定從何而來。

    裴利老師在這本書為我們揭示:

    幼兒園的孩子有能力自由的表達,並在社群交流過程中發展語言以及對世界的認識。

    同時裴利老師也示範著如何實踐這樣的教室,那是:

    一個重視孩子表達、重視孩子心靈發展的安心環境;

    一個在教學日常透過故事、生活事件、孩子說的故事及故事說演形成大量對話的學習社群;

    一個記錄與反思孩子們一年來的對話,細細看見每個孩子各方面成長與檢視自我的老師。

   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,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老師?想堅定什麼樣的信念經營出好環境給孩子?也許,得像裴利老師示範的:要好好紀錄才能發現了!

    -美

  • 這本書最後一次讀書會結束之際,我將書重讀一遍,除了發現之前漏聽、沒聽懂的討論內容之外,也看到裴利老師之所以成為「裴利老師」的過程,認真看待孩子們之間的討論和互動,相信小孩有能力可以去調整和面對學校生活的各種挑戰,知道老師作為教學者身分的侷限,相信同儕的力量,點到為止的引導小孩往更深更遠的思考前進。

    -珊

    (更完整篇:https://msljupiter.blogspot.com/2024/09/blog-post_18.html)

  • 讀華利的故事像讀散文一樣,跳耀著閱讀每個小篇章,我總覺得裴利老師將幼兒園生活裡的對話,變成一篇又一篇引人深思和討論的小品文章,透過字裏行間的閱讀不僅讓畫面在腦海中上演,似乎也帶著我們停下來思考,其中我有感的是以下這段話:魔法可以將孩子經驗上的差異抹去。它使困難之處變容易,而容易的變得有價值、有回報。...孩子在法術受到接納和鼓勵後,從此不再害怕思考或說話。(P148)而整本書也將對話詳實地記錄謄寫出來,讓我們有了身歷其境感,彷彿讀者也置身其中,如果有一天有人把書中內容拍成影像,似乎也是挺好玩的。再次感謝大家有緣份一起共讀這本書,讓我們對於孩子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思考。甚至是對我們自己本身的了解和探索(two hearts)和大家一起,真好!

    -芬